close

Obedience, 應該是翻譯成服從的....
但可能因為出版商覺得"失控的邏輯課"聽起來驚悚多了, 才選擇這個譯名

總歸來說, 這本書的情節編排與作者文筆流暢, 很自然地可以在讀者腦中形成畫面
也讓我一頁接一頁地翻下去
創意十足, 可惜結局出來後, 有點讓我覺得它當做推理小說不足, 而當做懸疑小說來刻畫背後的心理學理論卻也不夠

反倒是附錄最後, 啟發作者的米爾格蘭實驗(也是本書的核心思想-服從), 才讓我震驚....
也另我想到好久以前倪匡的一本小說, 描述中國人天生的奴性...(內容早忘了)
看看這實驗, 看看這本書, 再想想自己.....我一定要當這實驗中, 另外35%的人.....

(以下節錄自Wiki- 米爾格倫實驗)

實驗開始於1961年,也就是納粹黨徒阿道夫·艾希曼被抓回耶路撒冷審判並被判處死刑後的一年。米爾格倫設計了這個實驗,便是為了測試「艾希曼以及其他千百萬名參與了猶太人大屠殺的納粹追隨者,有沒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服從了上級的命令呢?我們能稱呼他們為大屠殺的兇手嗎?」(Milgram, 1974)

實驗小組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並寄出許多廣告信,招募參與者前來耶魯大學協助實驗。參與者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都有。
參與者被告知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並被告知自身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生」,然而學生事實上是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老師」和「學生」分處不同房間,但能隔著牆壁以聲音互相溝通。

「老師」被給予一具據稱從45伏特-450伏特的電擊控制器。「老師」所取得的答案卷上列出了一些搭配好的單字,而「老師」的任務便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老師會逐一朗讀這些單字配對給學生聽,朗讀完畢後老師會開始考試,每個單字配對會唸出四個單字選項讓學生作答。如果學生答錯了,老師會對學生施以電擊,每逢作答錯誤,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

參與者相信,學生每次作答錯誤會真的遭到電擊,但事實上並沒有電擊產生(假的電擊器)。在隔壁房間裡,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學生打開錄音機,錄音機會搭配著發電機的動作而播放預先錄製的尖叫聲,隨著電擊伏特數提升也會有更為驚人的尖叫聲。當伏特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假冒的學生會開始敲打牆壁,而在敲打牆壁數次後則會開始抱怨他患有心臟疾病。接下來當伏特數繼續提升一定程度後,學生將會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並停止尖叫和其他反應。

結果在米爾格倫的第一次實驗中,無論隔壁的"假學生"如何發出聲音, 百分之65的參與者都達到了最後的450伏特懲罰。後來米爾格倫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也做了類似或有所差異的實驗,但都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米爾格倫在他《服從的危險》一書中便稱:「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便是,我們在實驗室裡所製造的使人服從權力的環境,與我們所痛責的納粹時代之間有怎麼樣的關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shindr03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